我从开源到组建起一个企业数字化技术团队心得

前言

所谓的团队,不仅仅是技术,更多的是要有沉淀,价值观,力量还有能力。

团队开始还不成形,组织结构没有起来,团队感也没有起来,纪律,文化,价值观等等都比较初级。

前期建设

团队需要建立文化,有勇气、有担当、能负责,团队给予一定的机会,有一定潜力的,团队组成员创造良好的成长空间,同时也为公司部门建设、项目建设提供基础的组织结构,
团队工作内容和考核落实到人,到岗。

前3个月的建设时间,按重点培养,带动成长,成员有成长的建设思路,团队整体逐步有目标、有定位,有价值,有归属,分别体现在以下几点:
1、团队对平台的能力体现:研发团队有一定的积极性,逐步进入稳定的阶段,人员对平台知识肯学习、肯研究、成员有一定的团队协作能力,平台意识,有基础的平台建设能力和开发能力;
2、团队环境能力体现:通过前期的培养和成长,有一定的基础价值观,较为明确的目标,成员逐步有自己的价值体现,工作成果体现,在当中担任相应的角色,对团队信心、成长、发展打造一个良好积极环境;
3、管理制度的方向体现:相关工作制度,管理、沟通,协助,测试,发布,运维几个流程基本相互整合,能根据平台计划方向发展,为后期业务组件、项目建设做好一定的基础。

中期建设

团队能力有进一步提升,但还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 

团队在交付的任务和工作安排上能出结果,但是缺少闭环思维和能力,沟通能力缺乏,工作上横向和纵向沟通不足,对相关工作任务没有最终交待,结果产物不理想,不完善,无法真正完成,对工作思维的理解上还比较缺乏,在时间上消耗,在工作上努力,但还是不断返工,最终没有达到预期。同时项目开发过程中,发现部分情况问题不暴露或者没有体现,导致部分技术债出现,到后期较为被动,缺少对问题的认识。                          

工作安排能根据任务要求去做,有任务分配和计划安排过程,周例会和日报工作上报,这点比较好。但没有能根据周期计划实行,对计划的理解和落实没有到位,工作延期较为明显,几乎每个涉及到的项目都有一定的延期。在项目及自我价值体现缺少一定的认知,工作及项目是自我体现和展示能力的一个方式,对项目组有交待,对自己也有交待,以提升自我和项目组信心,同时也提高自我价值,为公司,为自己创造价值。                     

团队相比前期一定的执行力提升,体现在原电商组件、矫正项目、合格证等项目上,能有结果,是进步的表现。但在处理到实际问题点,对问题的承担能力,解决能力上略有不足,对自我学习驱动力还不够强,遇到的问题缺少深入了解,彻底解决的态度,对知识量的自我补充还不足,缺少高级工程师或者优秀工程师的一定素质,平台本身就有很多技术可以学习的点,非常值得工程师深入研究和学习,接触的周期和时间也不短,但目前对平台架构、技术、代码上有较为深入认识的,还比较缺,解决问题上没有能从总体上进行思考。

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优化性一定的提升空间和优化空间

中台是一种架构,是一种思想,但并不代表就能完完全全解决所有问题,依然有很多约束和规范上的制约。同时中能组件目前多,无法实在的整合,复用起来还有一定的门槛,当前中台组件有十几个,怎么更快更快的复用起来,降低使用的门槛,为开发提升进一步的便利,同时怎么样把当前组件整合起来,这个是当前中台技术上较少和需要提升的地方。组件多,代码库也越来越宏大,怎么样有效的利用之前的内容和东西,为后期项目提供高一级别的便利,这个是平台架构上加强优化的点。

        中台的管理通过使用禅道、钉钉、Excel结合的方式,有一定的管理能力,但在项目落地过程中,管理能力的体现依然不足。主要体现在,对组长的要求依然过高,这与中台本身的落地想法依然有冲突,如何降低对组长的要求,提升项目过程的管理能力,依然是当前重点问题,导致项目过程可控性不强,需求,周期,人员工作分配把控力度不强,各个项目的梳理及交付能力都没有达到预期,另一个是中台本身的人员培养体系还没有真正的落实,中台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导致梯度成长没有能整理规划出来,直接制约了部门及团队的产出,对成员进一步提升和晋升缺少一定的方向。

团队建设后期

管理交付能力的进一步优化,根据目前的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调整,明确好岗位职责,提升出管理中台角色,管理中台产出项目管理能力,软件架构能力,平台技术能力,产品规划能力,项目质量能力,项目沟通能力,文档编写能力,过程规范能力等,为项目交付能力提供底座,进一步为各个组长和开发对项目,计划,过程管理进行赋能,提升交付效率,同时也为部门项目进行总体的把控,管理提供条件,为人才成长梯度条件,成长体系做好基础。

中台产品的进一步升级,将各个组件充分利用,并对外展示,降低使用门槛,同时打造SaaS中台的概念,将各个组件的使用变成在线化,SaaS化,提升对应的低代码平台,自动代码生成器等,降低研发过程中的组件调用门槛,同时提升组件的利用率,使开发过程快速集成,自动集成,提升各个组件的使用频率,进而对组件统一升级优化管理,为后期业务组件的集成,行业解决方案打下基础。

我对未来3-5年的成长和路线规划初稿

最近找了职业规划的咨询,经过多方对比和沟通,还有多个案例的参考,梳理出自己未来3年来的路线和目标,重点的关键词是输出和整合。

猎聘咨询顾问建议:

罗安东行动计划:
第一,链接猎头资源,化被动为主动,大面积撒网重点培养。(至少深度链接3位,并且阶段性的深度交流,了解行业信息和岗位状态以及企业真实需求)


第二,充分利用个人自媒体撰写优势,链接公司公众号发布项目信息及项目故事,这是企业忠诚度的最高的表现,是个人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高度吻合的可视化表现。


第三,盘点自己工作资源,合作伙伴,之前老同事信息,区域内核心客户以及关键人。维护拓展客户关系。


第四,多参加行业内的沙龙分享活动,拓展人脉圈子。(当然 也可以参加他们工作之外的娱乐活动,将自己的爱好与圈子结合,如IT总监在一起不仅仅分享工作,还可能都喜欢爬山,摄影)


第五,考取高级职称(高级开发工程师),PMP等。做有准备之人,以防止面对晋升机会,别人在这个领域超越我们。


第六,制定一个3年发展计划,迎接下一个37岁的压力点(22.30.37.45岁),告知自己还有10年的时间磨练和提升自己。因此要做好心理建设,再苦再累也要坚持,这三年不是简单的工作,而是你日后走上职业经理人的一个关键时期。


第七,学会对上管理,观察你的直属上司最想要的东西,如他最关注的工作点在哪里,你的哪些工作最容易突出他的业绩,这就是你做了最能显现成果的任务,在过程中,多请示和汇报,领导都喜欢掌控他人,知道你的行动计划,哪怕他不懂,也有这个需求,这就是人性。但你真的帮助他成就他了,并且很自然的帮他宣传了,他心里肯定对你做事做人都非常认可。他才是你在职场中的阶梯。


第八,在未来有三条路可以走,第一创业,(水到渠成);第二,大企业的CIO ,CTO ,大数据官,甚至是产品总监(数字化转型产品落地,形成行业性的解决方案,这也是你创业的机会,借助大平台,一方面可以在内部历练,被猎头运作为职业经理人,一边还可以积累自己的行业经验和人脉,以及产品实践的机会,做为创业的核心产品,未来可以在一个领域自己做主当老板,客户圈子围绕自己之前链接的人脉和客户。)

最后送你一句话,安心做事用心经营,旭日东升如你前程!

我在家搭建了一套混合云学习环境

概述

以下为个人学习环境搭建和多年积累经验。

接触软件开发环境从大学到现在差不多10年这样,这个过程不管是在自己学习的环境还有电脑等等都积累了大量的学习材料和资料,包括软件安装等大量的库存,这些材料当前基本上目前的环境是无法满足学习和进一步提升的要求点,考虑左右,综合各个成本点,搭建一套可以满足自己未来4年左右的学习环境。

整体阐述从以下思路进行阐述:

  • 为什么要搭建个人学习环境
  • 学习环境需要搭建哪些东西
  • 怎么结合自动化运维来管理环境
  • 这套环境搭建的成本是怎么样的

为什么要搭建个人学习环境

这个是一个过程中多次遇到的痛苦,迁移,丢失,迁移,丢失 … 以前代码仓库是放在阿里svn库,但是它一停,就没了 …

1、学习环境的限制

收费项目太多:

代码仓库的会员收费,运维告警的会员收费,在线流程图的收费,Git存储会员升级的收费,网盘资料大小限制,下载收费等等多种收费项目太多,转移过多次,成本太高;

资料长期的沉淀:

平时学习的项目,脚本,代码很多,这些一记录久了就慢慢变成一套东西,每一个技术的学习就会有一个例子,深入学习这个例子又丰富,还有各种github仓库的学习,修改还有笔记,10年下来,这些资料已经有上百个git仓库,十几G的项目代码,mysql数据库就有上百个,有些脚本也找不到了;

网络速度的限制:

自己验证安装过的软件库,也有近上百个,哪个可以使用,哪个不可以使用,另一个是下载的限制,每次下载大的软件都需要开通会员,速度极慢,影响学习环境和心情;

开发环境的限制:

我需要运行学习的项目,需要收集他们在网络运行的数据,需要计算大数据,需要利用大数据进行一些分析学习,开始阿里云,aws,oracle cloud等等免费的,但是发现这些限制只要想多加一点东西,硬盘就说不行,费用就需要添加,开始也不断的加,开始1k、2k、3k … 整合下来,一年的成本就是基本上过万了,过了两三年,这些服务器就不可用,数据又需要重新迁移,每次迁移的周期成本极高;

2、个人多年学习管理的丢失

过程笔记的丢失:

以前使用163博客,lofter博客等这些网络工具,后面印象笔记,再到有道笔记,最后发现这些笔记限制性大,另一个是博客的关闭,另一个是个性化的要求无法满足,最后使用了wordpress博客,一使用就是近乎8~9年,保存了我很多的历史笔记和记录,包括一些心得点,但是场景不能满足,比如在跟开源团队讨论会议的时候,做的笔记记录,又是放在gitee或者github上面,久了,不维护之后,原来的记录又很难找到。

以前整理的笔记手稿

成长管理计划的丢失:

每年事情都会有一个计划,自己每学习一样东西或者跟别人沟通的时候,都会有计划和图形规划,存在着大量的草图和自我管理过程,开始使用的是笔记本画草图,另一个是使用visio,再到其它的画图工具,然后计划使用gitbook和markdown,再到docsify等工具,最后再到vuepress,管理工具也由禅道、jira都使用,这些自己过程和记录,笔记本有可能丢失或者换一本就没有了,原来考虑过iPad,但是效果也不理想。另一个是电脑格式化,或者每3~5年一换,资料都有损失,大量的xmind导图不再找到。

整理的大量学习实验案例手稿

个人时间的无形流失:

不管是资料还有环境,还有网络,还有各种切换过程中,学习材料 的流失,每次都需要重新再做一次,做的速度可能会更快了,但是无形之中,时间的流失,比如每切换一个电脑需要至少7天的环境适配,资料适配,每迁移一次数据环境,至少需要3天的导入导出,还有验证是否正常,每一次笔记的迁移,至少需要2~3天的迁移,包括图片,材料还有环境的准备等,而且这个过程,需要使用的服务,又需要重新的付费,这些周期整合下来,个人时间在无形当中消耗,同步还有初始过程的时间等。

个人学习需要搭建哪些东西

以前是ssh(ssm),再后来是devops,再到后来是微服务,中台,物联网,大数据AI .. 技术不断提高要求,传统的编程已经很难了

1、规划我的学习目标

在当前数字化、中台、物联网等,还有人工智能成熟的情况下,其它的AR,元宇宙等在不断的研发下,会不会下一个5年的突破,不知道,但是后面肯定又会有新的革新技术。搭建的环境为了数字化下的沉淀,包括主要以下几个点:

  1. 建立技术/研发/业务中台与业务
  2. 建立数据中心和大数据计算分析
  3. 建立物联网服务进行物联网互联

同步也会结合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场景,但是这个是在上面的环境进行,自己这里定义,机器学习属于大数据场景,人工智能属于业务中台场景。

搭建的整体架构(图片来源于断点科技官网,后期更新)

2、服务器资源环境规划

这里规划的资源相对比较多,同时由于个人原因,分几个角度考虑,采购云服务器至少3年以上服务器,长久的云服务器至少10年以上,域名大概是10年以上,硬件服务器至少可用5年以上,需要保存的长久的资料和短期的资料就比较明确,同步是备份服务器分多地和稳定云盘,确保数据的不丢失,采购的整体计算资源:

CPU40核 500多G内存 10TB的算力和资源阿里云服务器、塔式服务器、MacPro等

内网区的服务器

规划了几个区域如下:

  1. 个人区:个人使用的
  2. 网络区(中转区):方便公网的访问使用
  3. 内网区(安全区):方便数据存储和重要资源
  4. 备份区(安全区):数据存储和恢复

个人区:

主要针对的是自己个人PC使用的,还有移动网络等便利的情况下使用

序号服务器配置年限电脑服务器
1开发笔记本MacBook4年32G内存 1T硬盘
2开发PC 4年32G内存 1T硬盘
3移动端iPhone7 Plus4年

网络区:

主要是针对于公网部分的应用和数据,方便自己随时访问,比如放博客,放一些公共的环境元素,追求访问的速度

阿里云服务器是刚好21年双11活动采购的,相对比较划算

序号服务器配置年限备注
14核32G内存250G硬盘 5M3年阿里云
24核16G内存40G硬盘 5M3年阿里云
32核4G内存40G硬盘 5M10年阿里云(长期服务器)
42核4G内存80G硬盘 8M3年腾讯云(放弃,真的难用)
516核64G内存500G硬盘1年阿里云

内网区:

内网区的建设主要针对于大数据存储使用,外网的磁盘和资源采购费用高,所以规划在内网区,追求稳定性

序号区域服务名服务器配置
1中台区platform-0132核32G内存250G硬盘
2(技术/业务)platform-0232核32G内存250G硬盘
3platform-0332核32G内存250G硬盘
4platform-0432核32G内存250G硬盘
5platform-0532核32G内存250G硬盘
6platform-0632核32G内存250G硬盘
7platform-0732核16G内存250G硬盘
8数据区bigdata-0132核64G内存1T硬盘
9bigdata-0232核64G内存1T硬盘
10bigdata-0332核64G内存1T硬盘
11bigdata-0432核64G内存1T硬盘
bigdata-0532核32G内存1T硬盘

备份区:

这部分主要利用公网第三方云平台,进行的数据备份和管理,或者分享等,比如github、网盘、海外区域等

序号应用名称备注
1百度云大型或者大软件的备份
2七牛云主要是cdn和常用软件,结合自动化使用
3github长期服务器
4gitlab长期服务器
5阿里云主要是容器镜像的管理备份

PaaS平台环境规划和搭建

主要是包括所有的管理过程,整合成一套体系,方便自己的工具管理整合起来,同时集成自动化部署操作,便于后期自动迁移

DevOps 实践体系和流程总结- 知乎

研发过程管理

序号说明应用
1文档管理vuepress
2wiki管理gitlab
3项目管理jira
4邮件通知163邮箱
5流程图管理drawio + gitlab

容器云环境规划(公网)

序号说明应用
1私有云管理kubernates
2私有云平台kuboard
3反向代码nginx
4注册中心docker registry
5负载均衡ingress
6serverless服务OpenWhisk

基础环境规划

序号说明应用
1私有数据存储mysql
2开发数据库mysql
2代码管理(备份)gitea
3反向代理nginx
4数据存储mysql
5短信通知短信服务
6缓存管理redis
7消息kafka
8消息管理kafka-manager
9jdk环境jdk
10开发工具idea
11分布式存储minio
12分布式存储qiniu

自动化环境规划

序号说明应用
1代码管理gitlab+runner
2代码管理工具sourcetree
3持续集成平台jenkins
3持续集成平台(本地)jenkins
4私有仓库nexus
5工程构建工具maven
6容器化docker
7自动化工作流github+action
8自动化脚本ansible
9App构建工具hbuilder

大数据环境

序号说明应用
1大数据管理平台CDH
2数据采集Flume
3数据离线计算Spark
4流(实时)处理框架Flink
5数据总线Kafka
6ETL数据采集工具Kettle
7MySQL存储MySQL
8数据存储Hadoop
9数据存储Hdfs
10数据仓库Hive
11非结构化语言查询HBase
12数据可视化查询Hue
13分布式协调中心Zookeeper
14Hadoop 资源管理器Yarn
15Spark的Rest服务livy
16搜索引擎Solr
17BI报表工具Superset

个人的基础研发框架搭建

这里整合了很多内容,主要是结合自己的gitee和github学习基线来整合起来的,同时整合成一套东西,在上面建设业务系统,快速搭建成一套东西。

暂时使用网上的图片

基础研发框架规划

序号业务线研发框架工程名
1技术DevOps 研发体系文档
2微服务研发引擎alinesno-cloud-core
3前端框架alinesno-ui
1运维自动化运维体系文档
2应用监控预警服务alinesno-cat
3审计日志监控服务alinesno-cloud-logger
4Ansible 自动化操作服务alinesno-cloud-operation
1研发基础权限管理服务alinesno-cloud-authority
2云门户管理服务alinesno-cloud-platform
2会员管理服务alinesno-cloud-member
3通知管理服务alinesno-cloud-base-notice
4支付管理服务alinesno-cloud-base-pay
5文档打印管理服务alinesno-cloud-base-print
6存储管理服务alinesno-cloud-base-storage
7工作流管理服务alinesno-cloud-base-workflow
8网关管理服务alinesno-cloud-gateway
8中台连接器服务alinesno-cloud-open
8分布式定时任务服务alinesno-cloud-scheduler
11单点登陆管理服务alinesno-cloud-platform-cas
13CMS 内容管理服务alinesno-cloud-cms
1数据数据仓库体系文档
2元数据管理服务alinesno-cloud-data-metadata
2主数据管理服务alinesno-cloud-data-master
2数据集成服务alinesno-cloud-data-etl
2数据开放服务alinesno-cloud-data-open
2数据开发服务alinesno-cloud-data-develop
3数据分析展示服务alinesno-cloud-data-display
1物联网网关服务服务alinesno-cloud-gateway
2网关开放平台alinesno-cloud-gateway-open
2物联网后台服务alinesno-cloud-iot
7
8业务服务低代码快速开发服务alinesno-cloud-lowcode
9代码生成器服务alinesno-cloud-initializr-admin

怎么结合自动化运维来管理环境

一个人的管理,主要是结合自动化,达到发现问题,处理问题两个角度。

1、自动化运维的管理和规划

整个自动化的管理和通知,需要结合很多东西,整体环境怎么自动化操作和管理,这里主要是结合监控-巡检-预警-通知几个序列,监控从服务器-应用-日志-安全几个维度监控,应用交互(chatops/通知)从移动端来进行管理,毕竟一个人管理这些环境,没有工具是很难去集成管理的,自动化操作主要是集成jenkins和自研应用来进行管理。

整个统一的运维管理架构

2、自动化运维部署和搭建

运维管理平台

序号说明应用
1自动化工具ansible+jenkins
2日志监控elk
3日志收集prometheus
4日志展示grafana
5监控报警dingtalk
6链路跟踪pinpoint
7运维交互(chat-ops)DingTalk
8自动化工具ansible
9应用监控alinesno-cat
10监控通知集成自研webhook平台

3、ChatOps自动化管理规划

整体收集大量的应用监控预警通知,通过监控通知集成,与dingtalk集成交互,形成有问题可发现,可处理,自动化,移动化的一体系。

整体结合钉钉进行ChatOps的自动化运维监控:

应用状态监控反馈

这套环境搭建的成本是多少

这个根据个人的情况来定,这里主要是结合自身的基础情况和评估来看,针对于这个成本来说,自己主要考虑的是时间成本,对自己而言时间是最大的成本点。

1、环境的采购费用

这里主要针对于个人和性价比考虑,这里不包括企业的,以下年限为一般生命周期多少年,这里只是做评估:

序号服务器配置价位(大概)
1开发笔记本MacBook23000
2开发PC 5000
3移动端iPhone7 Plus4000
4阿里云4核32G内存250G硬盘 5M2000
5阿里云4核16G内存40G硬盘 5M1020
6阿里云2核4G内存40G硬盘 5M4000
7腾讯云2核4G内存80G硬盘 8M700
8阿里云16核64G内存500G硬盘20000
9硬件服务器40核512G内存10T硬盘 5M(淘宝二手)20000
10其它第三方(比如域名)1000
总和预计8万左右
采购的资源列表

2、投入和产出的比

这里主要按个人的角度考虑,假设一天中,因为开发,笔记本快慢,工具便利速度,资料查看效率等,每天节省1.5个小时换算,按4年周期时间,则可节省90天左右。

按天收益角度考虑,天收益在1500~2500左右,则可节省13万~22万左右,而其它的个人提升另为算,所以整体来说,投入和产出比相对是比较高的。

总结

以上是自己搭建个人学习环境的情况和思路

注:以下为个人学习环境搭建使用记录,部分图片为网上获取,如侵权则删除。

中台开源版本升级和对外输出规划和计划

技术和业务的输出,是产品成长规划的一部分,愿景是可以更好的对社区中台产品的提升和产出,输出更优秀的社区产品,同时也可以跟更优秀的人多交流沟通,也提升自己的价值体现。

20年回南宁,带团队做企业转型,企业的中台架构资料和成体系的都相对比较少,利用平时的学习和总结升级原开源版本,规划和输出整体解决方案,包括从行业、战略、团队、架构、产品、技术、项目、业务、开发等一整体的内容。技术点涵盖前端、后台、容器、自动化、数据、运维监控、云原生等,愿景可以得出一套完善的中台体系,协助中小企业快速平台化、中台化、数字化。

开源文档地址:http://alinesno-platform.linesno.com

中台产品体系开源设计如下:

开源中台在企业内部使用整合的效果

对外输出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原中台开源版本的升级打造; 另一部分是技术能力和架构的输出; 建设的主要输出的内容如下:

一、中台开源版本的升级打造

很早以前就做有一个开源版本,在落地过程中也是各种问题的填补,所以并非从零开始,当前升级有新版本,有更完善的中台架构体系内容,包括管理、团队、文档等,这里列出主要输出的内容。

1、新版本基线的输出建设内容

搭建较为完整的中台产品体系,从技术到业务的输出,以确保中台产品有序稳定发展,依托基础管理、技术,为上层建筑进行支撑, 支撑点包括软件研发体系的支撑,业务体系的支撑,解决方案的支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整体建设通过“1+3+N”(1个技术中台+3套中台+N个业务解决方案)的整合思路,进行整体的建设,为企业数字化和智能化打下进一步的基础。

整体建设通过“1+3+N”的整合思路

管理体系

管理是中台稳定落地的基石,阐述管理思路,同时提供是中台团队人员的成长体系,主要包括人员的成长规划、等级规划、培训规划等,提升人员的基本素质,能力,为中台落地提供基石;

同时提供开发流程、测试流程、运维流程、过程监控,过程文档产出等,进一步提高规范管理。

技术体系

技术是研发中台核心力量,是团队实力和发展的体现,这里主要是提供先进的技术底座,为上层的研发提供有力工具,集成 devops,与微服务、虚拟化、容器的整合。

过程的高度自动化,小组间高效协作和自动化工具实现基于软件的业务持续创新,支持高效交付,缩短软件开发迭代周期,快速获取反馈,提升软件质量及稳定性.

能提升 IT 的单位生产率、降低哪些重复工作的成本、降低人工误操作的概率,提升故障定位的效率,缩短故障恢复的时间,减少对个人的依赖,提升整个团队的综合能力。

提供研发流水线,过程规范化,实现【需求管理-基础规范 – 组织结构 – 基础架构 – 业务开发 – 持续集成- 自动化部署 – 自动化测试 – 生产运维监控 – 在线升级等】, 为企业全方位技术解决方案,为上层中台提供强能力的支持;

中台体系

中台体系是中台架构能力的体现,集成管理和技术能力,形成的对外能力,从各个业务线中抽象出的共性功能组成的功能集合,集合迭代成了产品 。

把各产品线共性、复用性高的业务、功能、数据连接方式整合共享出来,用于研发快速响应各项目线,产品线前后台支持。目的是避免重复研发,减少维护成本, 提高专业度,避免重复建设浪费资源,提升效率为业务实现、创业提供快速和便利。

这里主要包括提供几大能力,主要包括研发中台,物联网中台,数据中台,智慧中台,为企业内部用于支撑前端业务的标准化、模块化、通用的服务流程或功能,整合公司各业务线,承上启下、整合、模块化、通用化、快速复用,沉淀核心技术能力,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是中台价值的最终体现,数字化转型”便是基于IT技术所提供一切所需要的支持,让业务和技术真正产生交互而诞生的, 通过中台产品体系的强有力支撑,为企业业务发展提供一定的想象空间,数字化转型利用中台技术 (如数据、云计算、联联网、人工智能等)来推动企业组织转变业务模式,组织架构,企业文化等的变革措施,如衍生出的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概念; 数字化的转型是企业提质、增效、降本,帮助企业实现精益制造,数字化转型的第一步是先进行数据连接,做好数字化路线和场景的规划,利用中台化, 推进产业数字化改造,对应用数字管理系统,快速进行各种业务数据的运营和发展。

2、项目的发展愿景和规划

数字化转型的最佳平台,协助中小企业快速平台化、中台化、数字化。

行业和数字化成为国家战略目标,同年还有疫情等因素,19年底到现在,一直都在接触数字化、业务中台、数据中台等各种概念,后来到南宁这边,了解到政务这块的数字化规划,还有大中小企业的转型,遇到的问题都比较突出,什么叫中台,怎么做数字化转型,团队怎么办,架构师怎么招,过来怎么做,投入做中台这块的费用会不会很大等一系列问题,没有一个完善的建设体系和方案。

对比市面上的多个平台方案,费用都比较高,搭建环境也要求很高,团队要求更高等,这对大部分中小企业或者中小团队来说,是不太现实的,并不是每个团队都是BAT标配,架构团队的标配,试错成本太高,无法把控自主权等,让很多中小团队无法有自己的平台或者较难落地,有些落地甚至有可能失败,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周期(比如半年到一年)和精力。

实际搭建过程,缺少最佳实践和过程的支持指导,在这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并非一定大投入才可以落地这块,项目发展的愿景是协助中小企业快速搭建平台和业务整合,跟进行业的发展,能自主把控自己的业务发展。

二、技术能力和架构能力的输出

此部分能力的输出,为企业级服务

针对于企业或者团队的支持,确保平台和业务可以更好的落地实现,也是为了开源项目更好的发展和维护,主要包括几个点:

1、企业技术平台搭建和落地支持

2、技术中台和容器化集成落地支持

3、业务中台化建设规划和设计支持

支持的主要详细内容如下:

1、企业技术平台搭建和落地支持

整体平台从(基础规范 – 组织结构 – 基础架构 – 业务开发 – 持续集成- 容器化 – 自动化部署 – 自动化测试 – 生产运维监控 – 在线升级)的全方位企业级技术中台开发解决方案。

平台尽量去掉人工操作,进入自动化的操作,以在统一规范下,将复杂工作的进行自动化提取,如代码生成, 软件测试,软件部署,发布等都进行自动化,同时加强流程管理,减少手工,解放人工。

2、技术中台和容器化集成落地支持

基础中台建设搭建,用于业务构架的开发的基础,为业务提供研发提供基础的能力,同时提供中小团队管理搭建和参考,便于中小团队更好的落地支持:

持续集成搭建,自动化部署工作可以解放集成、测试、部署等重复性劳动,而机器集成的频率明显比手工高很多。缩短了从开发、集成、测试、部署各个环节的时间,从而也就缩短了中间可以出现的等待时机。 持续集成,意味着开发、集成、测试、部署也得以持续。

更早发现错误减少解决错误所需的工作量。集成服务器在构建环节发现错误可以及时通知开发人员修复。 集成服务器在部署环节发现错误可以回退到上一版本,服务器始终有一个可用的版本。

3、业务中台化建设规划和设计支持

这里主要从业务建设角度来说,多企业团队内部的技术+业务+数据大中台的整合规划,结合团队本身的优劣势,输出的针对于市场3~5年的业务架构规划和建设咨询指导。

随着行业业务的不断发展、商业模式转型的要求以及整体信息化需求侧重点逐渐发生的变化,简单的信息化优化提升已经无法追赶上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步伐。

数字化时代在到来,为我们提供了转变的机会,企业从原来的1.0,提升到2.0,同时为以后战略提升基础。在转型的后期,形成企业的业务大平台,形成核心资产和竞争力。

三、总结

以为上22年计划做的输出,主要的目标是在前期开源中台项目上进一步的升级改造,形成产品化的中台产品,协助中小企业快速平台化、中台化、数字化。

中台建设核心思路如下:

对大型互联网产品化战略和中台产品化的一些思考

我对中台的理解和企业数字中台建设的思考

我对中台的理解和企业数字中台建设的思考

这里带有强烈的个人观点说明和行业视角去阐述

中台,自阿里提出的时候,就一直是一个模糊的词,没有特别明确的界线,也没有特别明确的定义。

常常理解为介于前台和后台的平台,或者一个可复用的平台。后来就发展到,前端也提出自已的定义,后端各种框架也提出自己的定义,大数据也提出自己的定义,低代码厂商也定义自己的中台,硬件厂家提出自己的定义,可以说,只要带得上这个词的,都听过都各种定义中台名词等等,把开发人员,一些架构人员搞得很混乱,不知道怎么描述,在听到对方阐述的时候,又似乎觉得有自己的说法,看到以至于到后面的时候,一些企业在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时候,进入了一个非常大的误区。结果体现就是上下承接不起来,达不到战略的效果,最终了了草事,另一种则可能是一路走到黑。

之前有很多人提出这个的问题,那到底什么是中台,我有我思。我的理解角度来说,现在的中台已经不再单纯像阿里15年提出炮台层面的意思,这在第一次提出时候,更像是一个概念重新定义,很多企业都做类似的东西。这里理解的中台架构是行业的另一种变革,是一种新的标准,突破传统的研发模式,类似于云服务一样,突破传统服务器的行业模式,在这个模式下,提升企业的发展战略,跟进时代前进的步伐。这里整体从几个视角,多个维度进行阐述,先从行业发展角度 ,最后落地到企业的视角阐述我对中台的理解,简单来说即行业发展 – 中台架构 – 企业落地几个点。

一、行业发展:

这里描述的行业发展,是从软件行业的发展角度来看的,这里从传统模式到新技术成熟来阐述,从单体到服务化,从手工到DevOps自动化,从fastjar到容器化,再到整个大环境的数字化方向,为中台架构提供孵化的土壤和条件。

1、传统开发模式的存在和限制

实际业务无法脱离硬编码:传统的开发框架和模式,在很多都是框架技术整合,都是近乎从零搭建的过程,这几年的低代码大面积崛起,为上层业务的打造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但是依然无法满足业务多种个性化的要求,低代码平台很多年就已经有企业团队在实施,拖拉一直是梦想,但是依然无法满足,带有一定的限制性,比如维护,个性化等,最终还是回到传统的开发,进行人工编码,更不用说过程中的各种规范。

存在大量复制共性的软件:假如从传统外包的角度来说,复制然后得到另一套,这个是最低的成本,然后快速创建业务,但是这样会有一个很明确的特性,同类似的产品,由N多家企业共同去开发,最终的产品性都是一样的,软件质量完全是需要是依照工程师水平来决定,而且企业内部很难突破这个现状,最终发现,可能最终自己都是忙在这个项目的维护上面,无法脱离出来。软件企业是这样,行业企业也同样如此,无法提升自己的资产沉淀。

开发过程行业壁垒难突破:什么叫行业壁垒,这个业务你不熟悉,你是无法深入触及的,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学习这个行业,行业业务转换为对外能力,又是一个非常大的难度,你不熟悉,你无法进入到这个行业,更别说是接触,根本性的来说,对各个企业来说是一个自己的核心商业

2、中台针对于传统模式的优势 

业务复用:提供复用,业务服务,沉淀企业核心能力,开箱即可复用能力,赋能业务创新,形成核心壁垒,形成的组件不需要复制,而是在内部形成统一的服务或者是组件,给业务人员直接调用,不需要再进行二次的开发,即使出现问题,也可以修复不再重现,不存在复制带来的风险点。通过提供接口模式,同时与低代码进行整合,形成新的一套开发/研发能力,解决方案能力。

数据管理:提供数据治理、数据采集、数据资产管理、数据开发等数据服务,打通业务之间数据的阻碍,进行数据的抽取分析,数据运营,提供管理决策,为业务创新,数据运营,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提供条件。

技术革新:通过现有技术,比如微服务,分布式,容器化等。提供自建系统部分的技术支撑能力,解决基础设施,容器化,服务化,分布式数据库等底层技术问题,提供自建系统部分的管理和技术实践支撑能力,可快速搭建项目,管理进度,测试集成,持续交付,提供低代码平台和统一的标准规范, 为开发提供优质便利服务。

3、云平台的成熟和各个技术的普及

云计算技术的成熟:云计算经验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全球基本上趋于成熟,不管是网络存储还有安全等,都基本上成熟,代表性的有亚马逊的AWS、阿里云、微软的Auxus、谷歌云等,国内还有其它代表的华为云、腾讯云等一系列,这些云计算的普及,前期大量的案例和实例的,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现在已经发展成国家型战略要求,基本上都实现全球的战略化,意味着基础底层的成熟。

行业技术的成熟:行业技术的成熟,指的主要是容器技术、大数据、软件技术框架、区块链、物联网、低代码等通用的软件型技术,这些基础软件能力的技术成熟,大量的生态组件,成熟技术组件,比如Java体系,前端体系,大数据体系等,再细化的如SpingBoot体系,这些行业技术的成熟,存在完整的生态体系,过程中解决生态中80%的问题,这些基本上已经足够形成一个标准的基本,成为另一个新的框架标准。

下图为大数据生态技术参考:

数字化的战略要求:数字化战略的要求,意味着更多的企业已经不得不做信息技术的转深入和落地,传统企业也正在进入到技术创新,传统的方式,很难在大环境下生存发展,甚至有可能会慢慢消亡。而数字化的普及,意味着整个技术得到落实,行业技术体系的深入到更多的触点上,在十四五数字化的大力推进发展下,企业进入这步是必然会走完成,这步会更加促进行业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形成行业业务的数字化,将更多企业和行业沉淀通过软件和数据化来体现。

二、中台架构:

中台架构针对行业业务的沉淀,形成行业的标准,通过接口服务或者SaaS服务,提供行业能力。这中间可能会有多个“中台”进行整合,但是最终体现的是行业的标准,不再进行重复性建设,而是根据标准来定义服务和提供服务。

类似于汽车,汽车的框是一样的,每个组件标准是一样的,这就意味着,大家可以按照标准的接口来生产每个零件,来提升这个零件,重新再组装。而在软件行业,定义中台的架构也是一样的,类似于我定义好了标准,每个厂家根据我的标准接入进来,我会提供这个接口需要的东西,这从某个角度来说,就是微服务,而提供这个服务,就是在数字化中进行数字转型的各个企业。

而我们这里描述的中台架构,就是针对于行业中的企业来说的,定义好我们的行业标准,在别人没有标准的情况下,我们就是标准。类似的可以参考以下企业:

  • 金蝶云苍穹平台(财务行业)
  • 阿里钉钉(企业OA行业)
  • 云徙(电商营销行业)

下面从中台架构的数字化中台架构规划行业中台架构规划两个角度来进行阐述中台架构。

1、数字化中台架构规划

万高楼平地起,我们需要一个稳定的地基才能搭起我们更高一层的大楼,进行更大的想像空间。

这里提的数字化中台是基础框架,类似于地基,主要包括技术,物联网,数据,管理,人工智能等,这里的技术指微服务技术、容器技术、框架技术、3D、GIS等比较成熟技术体系,这些业务产生的数据通过数据中台进行管理整合分析,这里加了一个组织管理,这里主要是落地过程中的组织架构的支持。通过这几块的体系,规划的数字化中台架构如下:

这里从下到上的描述:

  • 基础设施是云服务厂家和各个私有云平台,是IaaS平台规划,提供基础的计算、网络、容器、安全等能力,为上层提供基础的计算支撑; 
  • 技术平台是技术体系的定义,是PaaS平台的建设,包括各个微服务架构,大数据中间件,AI算法,还有DevOps体系,物联网,自动化流程等,为软件环境提供基础的技术能力支撑; 
  • 企业中台是指我们的技术研发能力,对技术平台能力的进一步封装,提供标准的平台接口,为业务层建设包括隐藏技术难点,定义技术标准,封装通用组件,数据接入接口,算法能力等平台能力,提供低代码能力,为上层业务的建设提供研发能力,使业务层专注于业务需求层的建设和思考。
  • 企业业务是企业或者行业的数字化能力建设,也是企业核心的业务能力层,上面这层通过下面的数字中台提供的能力进行建设,专注于自己核心的业务领域和业务建设能力。

2、行业中台架构规划

用中台建立自己的行业业务规则,做成一套解决方案,形成行业标准。

行业的业务中台,则更多的是从业务角度出发利用中台能力布局,建设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解决方案,这里需要业务专家/业务架构师进行业务层的分析,架构,进行标准定义。这层建设前期行业资深业务专家进行服务的分解规划(注:这里规划的原则就是从数字中台定义的标准内),提取出公共的业务能力,差异化的业务能力,针对不同的差异点做好多种解决方案处理,能解决核心的业务问题,得出新的业务架构设计,如下图:

针对于业务中台架构的规划和建设,提供出标准的业务中台体系,这个体系开始可能不会太完善,但是把这个框架和标准定义出来之后,过程中才能去进行优化,大家的力度会更加的集中进行核心性的优化改造,通过多个项目还有多个企业的研发落地,后期形成统一的行业方案。而其它的传统行业也是类似的,通过数字中台进行业务搭建和改造,提出行业新解决方案。

二、企业落地:

1、中台建设实施过程

建设过程整合技术和研发能力,形成“大中台,小前台”的组织和业务开发体制,使前线业务更加灵动、敏捷,提供业务创新能力,提升研发效率,结合前期的组织中台进行落地。这里从几个时间维度进行规划,如下图:

规划说明如下:

  • 短期实现这里主要的工作内容是基础中台的搭建,这里主要投入的是技术研发成本,主要工作是做好框架和各个规范定义,还有技术的封装,架构的规划,这里主要是平台技术架构的落地过程,这里投入的成本一般在百万级左右,建设周期大概是半年至1年内,周期不要太长; 
  • 中期实现主要是业务中台的建设,投入的更多的是项目经理的落地,根据业务架构师的规划,进行核心业务的改造和各个业务线的整合,形成行业的业务标准和一套解决方案,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里投入的成本可能是百万至亿级的项目,建设周期大概1-2年时间。
  • 长期实现主要是后期的数据整合,运营,需求整理,行业创新等,通过行业新的技术,比如人工智能、算法、元宇宙等成熟的新技术进行探索创业,提供企业的运营和创新能力,在行业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这个周期看战略规划。

2、企业数字转型步伐

随着行业业务的不断发展、商业模式转型的要求以及整体信息化需求侧重点逐渐发生的变化,简单的信息化优化提升已经无法追赶上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步伐,数字化时代在到来,为我们提供了转变的机会,企业从原来的1.0,提升到2.0,同时为以后战略提升基础。在转型的后期,形成企业的业务大平台,形成核心资产和竞争力,以如下图: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我们不居安思危,在这个发展的转型的潮流中,没有定位好自己的位置,进行更好的突破,标准就会变成别人在定义,突破就会变成别人在突破,不管在市场,商务,及发展层面来说,后期将会被动很多。

四、总结:

上面就是我所理解的中台架构,是一种行业的变革,是一种新的标准,突破传统的研发模式。后期在我们接入到业务需求的时候,后面是大量的行业业务接口给我们调用,不再需要我们从零去切入到行业业务中,各个行业的能力都在中台上体现,而调用通过封装好的低代码平台或者少量代码进行整合,快速实现业务能力,最终的企业软件应用发布到应用商店中,形成行业的业务能力,提供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