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度归档:2015年7月25日

怎么做好互联网产品运营

一、什么是运营?

从广义的角度上说,一切围绕着网站产品进行的人工干预都叫运营。所以某种程度上,我认为互联网产品公司只有3个业务部门:产品,技术,运营。

产品运营这个概念就=运营,只不过可能你的公司或者产品是以产品为主,运营为辅,所以这时候没必要单拆一大堆人马出来做运营,所以就统称为产品运营。

细一点的我把运营分为市场运营,用户运营,内容运营,社区运营以及商务运营几个大类。

市场运营:

以Marketing为手段,通过花钱的不花钱的方式,进行对产品的一系列宣传,曝光,营销等行为的干预手段。多见于需要一定程度砸钱的产品,但砸钱和市场行为不是等同的,既有不花钱的市场行为,也有砸钱的其他运营手段。

这一点为主要运营手段的往往是一些离钱近的企业,因为只有离钱近,有完整盈利模式的才会在市场运营中不断扩大投入。

用户运营:

以人为中心的运营手段,常见于UGC社区,以贴近用户,团结用户,引导用户为手段的运营方式。表现在你会发现网站运营人员非常愿意和用户交流,逗比,谈天,八卦,有的时候你都分不清这是用户还是官方工作人员,例如知乎就是这一种, 周源,黄继新,成远,ourdearamy….在一个产品早期,运营人员自己的主动使用和干预非常重要。

内容运营:

这有两种进路,一种是在UGC社区,将用户产生的高质量内容,通过编辑,整合,优化等方式进行加工,配合其他手段进行传播。这跟用户运营往往相辅相成来做的,例如你在知乎回答一个问题,回答的很精彩,知乎的同学会把你的回答和别人的回答拿去整理好,然后通过微博,日报,周刊等手段传播,这就是以内容为中心的运营。

还有一种是在一些媒体产品,比如澎湃新闻,比如钛媒体,36kr这种,也是以优秀的内容为核心来运营,和前者不同的是自己采编,整理,撰写的成分较多,不一定来自于用户。

(当然了,很多知乎回答问题的同学都很愤怒自己的文章被抄袭,不署名转载等等,但其实做内容运营的那些同学,抄袭就是工作之一,所以大可不必在意。我非常理解你们,所以本文欢迎抄袭,欢迎转载,不需署名,但经常更新,请记得转载全了)

社区运营:

早些年我把社区运营和用户运营放到一起跟别人讲,但是后来发现这其实有点问题,因为,面向UGC用户的运营,和面向普通社区消费内容者的运营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工种。所以就单独拿出来说了。

社区运营指的是面向社区消费者进行的干预活动,比如整站做个活动啊,抽奖啊..投票啊,转载一些好文章到社区里引发讨论啊..都算。这类的工作玩到极致就是不断的在社区里煽风点火,引发大家互喷,活跃整个社区。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研究nga的“喷斗士竞技场”,这个模式近些年也被很多其他的论坛或者社区引用,效果相当不错)

商务运营:

这类方式多见于一些商务B2B的产品,分为BD和销售两种。销售是直接卖产品,BD是更多是互惠互利的一些合作。这都是手段,目的都是为了弄来用户,然后留住他们。很多企业级产品都是以这种运营方式为主要手段的,例如BAT的云服务产品,或者拉商家入驻,拉企业团队来用自这种。

而围绕运营,或者运营人员的成长,就先要理解产品技术运营分别在一个互联网产品之中起到什么作用。

产品:把东西想出来

技术:把东西弄出来

运营:把东西用起来

严格意义上产品和运营也因为公司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定位和边界,这就因人而异了。不同的产品,这三个领域的侧重不一样。例如拿BAT来说,百度重技术,腾讯重产品,阿里重运营,这都是大众心中的普遍概念,某种程度上都是和公司最开始的业务,最核心的业务是什么有关。当然公司大到一定程度,其他部分也很强,不会差到那里去。但某些小公司,还是有前期侧重点的。

  二、运营要做什么?

不过说回到运营,我认为所有在做运营的同学,最核心的一条心理素质就是:

别去逼逼产品和技术,要有他们做出一坨屎你也能翻着花让人吃下去然后打好评的觉悟,以及能力。

无论你是初级小编,微博账号管理者,还是运营总监,coo,你最关心的东西,从头到尾只能有一点:

弄来用户,然后持续的留住他们。

你做的所有工作都要紧紧围绕这一点来进行,任何工作(包括你的团队成员的工作)都必须直接或间接指向这个目的中的一部分,为数据结果负责。

看起来简单,实际上都不简单。比如各位运营同学你们扪心自问一下,自己最近一个月做的工作,哪些工作是对这个目的有明确“数据结果”的,哪些工作是没有的。如果没有数据结果的工作比例太多,你需要反思一下自己的工作了。

运营一个刚出生的产品,应该怎么做?

“产品狗”“运营汪”们经常会苦苦思索:怎样找第一批用户?怎样和第一批用户交流?怎样解决一开始内容少的问题?怎样引导用户?一个人怎样运营….

这个问题很值得探讨,一个产品总是三分设计七分运营,冷启动是考验运营的基本功。

第一步:搞清楚你的目标用户,千万别铺大平台,现在不缺平台,缺的是扎实解决小量用户垂直需求的精品,听人说过一句话:只做一厘米宽,100米深的事情。雷军在谈起MIUI推广时说,先搞定你的前100个用户,服务好前100个用户,才能推而广之。这时候搞清楚你所服务的那一小撮人是谁?必须先找好最最早的种子用户(有影响力、且是典型用户)不要问怎么找,如果你都不认识一些典型用户,就说明你还没验证过产品的可行性。当然,实在不知道,赶紧抱本定位理论去看吧,当然,如果有用的话~

第二步:用最土的办法低成本获得用户,搞清楚目标用户后,80%的情境就是你知道去那里找用户了,比如你就为中学生服务,去中学生扎堆的地方吧,发传单,设咨询台,找校方做赞助,做宣讲,总之别再家里呆着。让那些鼓励你去买百度关键词,去分众买广告,去CCTV砸钱的人去死吧;当然,对于更高昂推广成本而言的线下推广而言,内容分享和邀请机制(让种子用户在其他SNS平台扩散,通过关系链导入他们的朋友,循环) 不失为一个入手低成本入手的通道。

第三步:让第一批用户用的爽,我们只讨论运营层面,所以假定你产品设计和体验是OK的,这时候爽不爽全在用户的心理感受,不同产品G点不同,社交产品得“热闹”,工具产品得“高效”,内容产品得“有料”,如果没有咋办?好吧,社交产品你自己每天穿50个马甲不断激励你的种子用户,工具类产品不行就“人工智能”,内容产品你每天熬到深夜精选内容传上来再P个图发布;初期的内容先自己人工摘录,不用多,但要精准,符合典型用户的口味(对编辑能力有要求)

第四步:持续1~3步,运营就好比夏天吹空调,你面对的永远是个老旧空调,热的要死的时候打开空调没啥感觉,耐心等待,慢慢的温度就降下来了,爽点要在很久以后。而那些一开空调就冷气十足的永远是别人家产品,所以坚持,等待,你会让你的产品不再冷的~

再者,整个过程中,定位了用户,找到了用户,要学会对用户的引导,引导就是交换,你给予他某种好处(必须他认为对他有好处),以此换取他完成一个行为。必须是交换。

第五步:一个人怎样运营?你如果顺利地解决了邀请机制,那么推广的事情你暂时可以不费心,运营的工作也就只有引导用户和改进体验上了。一个人精力有限,所以一个时间段内只能抓一个重点,要学会容忍许多地方不完美,要放一放,先攻最重要的。

作为一个运营汪来说,最重要的几点能力是什么?在我看来

1.资料收集能力,定位好了你要运营的主题或者话题,借助于不同内容渠道,或者贴吧/微博/论坛….收集内容,然后确定自己的内容运营要走什么风格?是像@天才小熊猫 般的无厘头不火吞粪自杀,还是走为发烧而生的一个包装盒称重量80KG、全球最快手机的呵呵呵路线。

2. 结合草根实事,挖掘目标用户特征,熟读十二星座心情法则,通吃通打,简直爽歪歪了个巴扎嘿!“爱笑的女孩运气不会太差”,“数学不太好的女孩一般都长得漂亮”,“如果你身边有个姓张的女孩,就为她转吧!”虽然读起来,被我们机智的运营汪感觉像是烂大街,深层次的用户心理,是不是又一次让你成功揣摩了呢?

3. 给用户想要的,带着用户一起走:对于很多已经谙熟第二步的运营汪而言,对于利用社交网络传播自家产品可谓是令人发指:你的朋友在XXXapp里面说了你什么,快来看看吧?当然,不妨推演下小时候经常看的一些期刊杂志,这一期的悬疑答案必定是在下一期才能让你知道?分分钟让你感受什么叫“三千件内衣不翼而飞”, “五十岁老女人横尸街头”,是人性的泯灭?还是幕后的黑手?

4.给用户价值,也让用户为你产品价值,为你的产品传播,对于擅长羊毛出在猪身上战略的运营汪而言,能让用户和用户之间竞争,产生攀比,进行PK,就是一门值得思考的策划科学了,so,你就知道,你的开机时间打败了全国N%用户的意义所在了!